|
這是一隻90多歲的雌性斑鱉,曾是長沙動物園最老的住民,伴随了長沙好幾代人的成長,2008年遠嫁蘇州,不幸在兩天前離世。
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向但愿它能和國內已知僅存的另外一隻雄性斑鱉繁衍儿女,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后,它的身體出現狀況,沒能搶救過來。
它的離去,專家稱是災難性的損失。今朝,全世界僅剩3隻斑鱉,除它的“丈夫”,此外兩隻在越南,性別不明。
4月13日下战书1時20分,來自長沙動物園的90多歲的雌性斑鱉在蘇州不幸归天。從2008年5月,長沙“斑鱉新娘”回到“诞生地”蘇州與蘇州動物園的“斑鱉新郎”聯姻,至今已有11個年頭。
對極度瀕危的斑鱉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今朝全世界斑鱉僅剩三隻了:蘇州動物園一隻(雄性,推測年齡在100歲摆布),越南兩隻(不知性別)。
人工授精后身體出狀況
這隻雌性斑鱉归天前,正由國際專家組成的團隊,與蘇州動物園員工一块儿對其和此外一隻國內僅存的雄性斑鱉進行採精和人工授精事情。
記者查閱蘇州媒體報道發現,這次人工授精事情是4月12日進行的。
在正式採精和授精以前,專家團隊對兩隻斑鱉進行了理化指標和超聲波康健檢查,發現它們康健狀況杰出。
與過去的四次人工授精活動类似,人工授精過程順利,沒有出現復雜情況。但在過程后,事情人員發現雌性斑鱉的身體出現狀況,雖然經過24小時的搶救,但雌性斑鱉還是不幸灭亡。
“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4月13日晚,蘇州日報微博發布了相關动静。
死因正在調查,卵巢取下保留
為什麼要對其進行人工授精?這要從十多年前說起。
斑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背甲可達1.5米,體重115千克,是全球三百多種龜鱉裡數量起码、也是最瀕危的龜鱉,沒有之一。是以,斑鱉又被稱為最孤獨的動物,“水中大熊貓”,被世界天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並被評定為“極度瀕危”。
為了挽救斑鱉,2007年,長沙動物園和蘇州動物園達成協議,讓兩隻中國最后的斑鱉聯姻。2008年5月5日聯姻正式啟動。
2008年5月6日上午8點摆布,斑鱉密斯作為“新娘”,經過1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平安來到蘇州。第二天17時28分摆布,斑鱉新郎英勇地游進了“新居”。兩隻斑鱉屡次合籠交配,惋惜沒有孵出小斑鱉。
W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資料顯示,那隻雄性斑鱉的背甲和生殖器有嚴重的傷痕,造成为了終生殘疾,無法天然授精。
尔后,兩隻斑鱉經歷屡次人工授精,都沒有乐成。
4月12日,專家團隊對它們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沒想到出現不测。
今朝,斑鱉的死因正在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尸檢團隊開展檢查,以查明死因。而雌性斑鱉的卵巢組織今朝也已經取下並保留到液氮中,以備未來利用。
解讀
拯救斑鱉還有一種方法,不是克隆
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传授鄧學建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國內已知独一一隻雌性斑鱉归天,對於這個物種來說確實是毀滅性的災難,是一個凶讯。“全球今朝僅存3隻,比我們所知的其他物種都加倍面臨瀕危,很是的珍貴,很是惋惜。”
除蘇州動物園的斑鱉新郎,糊口在越南東莫湖的斑鱉據傳是雄性個體,未予証實﹔2018年4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助理传授CarenGoldberg通過檢測環境DNA(eDNA),認為越南河內西部的宣漢湖(XuanKhanhLake)糊口著一隻斑鱉,性別也未知曉。
鄧學建說,物種必要牝牡結合才能產生新的儿女,雌性斑鱉的離世象征著該物種很難以再產生新的儿女,象征著該物種將會消散,“這對於動物學專家來說,是一件損失慘重的事变”。
鄧學建說,今朝拯救這一物種的独一辦法,就是操纵新的技術,一種叫做人工體外去殼授精的方法來進行嘗試人工授精和孵化。
“条件就是要正常的、活的精子和卵子,在無菌的環境中,讓它們結合成為受精卵,然后再進行孵化,看看有沒有可能產生新的儿女。”
對於將雌性斑鱉的卵巢組織取下並保留到液氮中,以備未來利用,鄧學建暗示,保留的器官若是是活的話,也還有一線但愿。
至於可否採取克隆的辦法,鄧學建說,克隆隻能復制世界上僅存的三隻斑鱉,並不克不及讓它們產生新的儿女。
安徽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呂順清传授此前接管媒體採訪時暗示,龜鱉等大型爬行類動物的人工克隆技術仍不夠成熟。“斑鱉的卵細胞有乒乓球巨细,加之外面有厚厚的殼,取卵很是困難。”
網友聲音
嘆息的同時,也要检讨
@每天開心的Yuki:2009年到2014年一向有蛋,2015年沒有馬上就開始人工……都晓得兩爬的麻醉很難节制,其實就是出了問題根基沒有搶救的機會。
@不懂愁:大要是小學的時候看到央視的一個節目,長沙雌斑鱉被送到蘇州動物園“圓房”。從此一向關注斑鱉孵化的動向,每一年都會上網看一看。今天又忽然想到關注斑鱉,沒想到居然見証了這個千古悲劇。
@樂正夏之:嘆息的同時,也要检讨,怎麼拯救其他瀕臨滅絕的動物。
回顧
此前在長沙動物園糊口數十年
若是這隻斑鱉還在的話,2019年5月,是它從長沙遷園蘇州的第11年。以前,它在長沙動物園已待了數十年。
關於這隻斑鱉娘子的出身,民間流傳著兩種說法。一說這隻斑鱉上世紀50年月捕自黃浦江,先是在义士公園,后被移至長沙動物園。另外一說法則更為具體:1949年前,長沙一動物展團在蘇州巡演期間發現了這隻“巨黿”,斥資買下后將其參入動物展團。1956年“公私合營”,動物展團與相關單位合並組建了長沙動物園,“巨黿”自此在長沙動物園假寓,直至2008年嫁至蘇州。
若是第二種說法屬實,長沙斑鱉的這次“遠嫁”,也是對斑鱉原始棲息地区的回歸。
2016年6月11日,本報湖湘地舆就曾關注到斑鱉,那時候,我們還等待它的孕事。未曾想,兩年多過去,它留下了一個壞动静。
那年6月1日,搬遷至蘇州上方山丛林公園的蘇州動物園正式開園。在位於蘇州古城婁門內的動物園老園區,斑鱉是独一未搬遷的動物。
瀟湘晨報記者當時走進了蘇州動物園探訪。午間時分,浮出水面的斑鱉伉俪,緩慢泅游。
長時間,它們半淹於淺水中连结靜止的姿勢。間或,被淹在水下的鱉頭會抬頭呼吸。偶爾,斑鱉也會登陆,匍伏於陽光下的小島,四肢舒展、脖頸高企……像是在張望遠處的風景。
觀點
物種的有害是相對的,有利是絕對的
斑鱉算是我國兩棲爬行類極度瀕危物種的代表,怎麼評價我國這類物種的保存現狀?安徽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呂順清此前接管了瀟湘晨報專訪。
他暗示,我國絕大部门兩棲爬行動物物種的野外種群數量都在降低,乃至快速降低,不少物種都處於易危、瀕危乃至極度瀕危的狀態。棲息地減少和質量降低、人類過度操纵是最重要的兩個身分。
生態學上有一個最小可保存種群的观点,即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小於某一個值,那麼這個物種就無法天然滋生壯大,最后隻能滅絕。任何物種一旦滅絕,其所攜帶的海量的生物學信息(好比基因信息等)都隨之消散,其地点的食品鏈乃至生態系統也可能崩潰,這不单對地球、并且對人類都是庞大的損失。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說“物種的有害是相對的,物種的有利是絕對的”。
記者黎棠長沙報道 |
|